才几岁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得了糖尿病呢?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欧医生你是不是搞错了? 我孩子才5岁,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一直以来,公众都有这样的印象,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慢性病。确实如此,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数据, 2021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亿4000万,其中绝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患者,绝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患者。
然而,绝大部分并不等于全部。研究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10~14岁年龄段,为7.15/10万人年。甚至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孩子也有一定比例患1型糖尿病。
儿童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群体
从比例来看,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概率万中无一,可是人口基数这么大,我国每年确诊1型糖尿病的儿童总数依旧高达万人以上,不容忽视。
儿童糖尿病发病隐匿
通常发现就是重症
这些容易和其它疾病混淆的症状给医生的诊断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往往让家长很疑惑。才几岁的小孩子,怎么就突然得了糖尿病呢?为什么症状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差别这么大?
实际上,成年人患糖尿病通常是2型糖尿病,儿童患糖尿病则绝大部分是1型,两者发病机制不同。1型糖尿病发病隐匿,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往往要累积到出现严重并发症,也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阶段才会被发现。
某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达95mmol/L
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缺乏而无法被利用葡萄糖,于是身体只能大量分解脂肪来供能,短时间内积累大量代谢副产物酮体,引发全身代谢紊乱。
等孩子因酮症酸中毒而出现昏迷、呕吐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往往已经深受其害,所以通常确诊时就已经是危重症,需要抢救。
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在平时及时关注孩子身体出现的异常表现。1型糖尿病虽然发病隐匿,但也有一些常见的症状可以在发病早期引起警惕。包括:
1型糖尿病常见症状:
异常口渴和口干(喝水多)
持续的饥饿(吃饭多)
尿频(尿得多)
体重突然下降
疲倦乏力
视力模糊
尿床(大孩子)
最典型的就是上面的“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得多、体重减少。观察到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要引起警惕,及时送医检查。
想要预防1型糖尿病
能做的很有限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对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被破坏,导致身体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胰岛B细胞被破坏,医学研究还没有给出确定的回答。
1型糖尿病的直接病因是胰岛B细胞被破坏
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是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
很多家长关心病毒感染、药物、疫苗或其它养育的因素有没有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很遗憾,虽然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目前的答案都是“不清楚”。并没有哪个外部因素被高质量证据证实和1型糖尿病发病相关。
说起来能比较肯定的一点是,平时零食吃糖和1型糖尿病的发生不存在因果关系。
我非常理解患儿家长们想要给孩子生病找一个明确原因的心情,但现实是并非每种疾病都能找到明确的病因。
一方面,我建议家长在孩子患1型糖尿病时不要自责,这并不是家长哪里没做好才导致孩子得糖尿病。另一方面,也建议家长不要急于把孩子患病归因给其它外部因素,那并不有助于孩子康复。
科学治疗要坚定
社会歧视不该有
1型糖尿病的治疗与中老年人常见的2型糖尿病有所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依靠口服药物、饮食调整等来控制血糖水平,只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而1型糖尿病患者则必须要依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治疗持续终身。
1型糖尿病患儿平安渡过初次确诊时的危重期后可以转为长期、常规的治疗,并定期随诊复查。
1型糖尿病患者普遍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给药
只要坚持科学治疗,及时、精准地补充胰岛素,1型糖尿病可以得到良好控制,患儿可以正常成长、学习、运动、就业、婚育。
作为儿科医生,我接触过很多糖尿病患儿家庭。长年治疗糖尿病并非易事,部分家长会发生动摇,迫切希望摆脱胰岛素注射,想要寻求所谓根治良方。例如寻求传统草药治疗,服用来路不明的“特效药”,或听信民间偏方停下胰岛素治疗……
我在急诊工作时,经常收治这类走了弯路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既损失了钱财又伤害了健康,最终还是要回到坚持注射胰岛素的规范治疗方法。
注射胰岛素是目前唯一的、科学有效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
其实我特别能够理解糖宝宝(患1型糖尿病的患儿)和家长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现实生活中,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会因为每天注射胰岛素或身上携带胰岛素泵而遭受异样的眼光,甚至影响工作、婚恋。
在此我想以一名儿科医生的身份发出呼吁:
请大家以平等、坦然的姿态与糖尿病患者相处,理解他(她)们注射胰岛素是一种常规的疾病治疗方法,接受他(她)们是普通的同学、同事中的一个。
1、https://diabetesatlas.org/atlas/tenth-edition/
注:封面、正文图片来源网络。